查看原文
其他

铁肩担道义 初心守使命:地大国际教育学院战“疫”记



 小锤君按 


在这次突发的疫情中,300余名国际学生留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校园里,成为留校学生的主体。面对疫情扩散的风险,坚守是最有力的回答。学校召开疫情防控工作布置会后,国际教育学院院长甘义群,党支部书记、副院长许峰立即带领全体留管干部和老师们迅速行动起来,用最热血的担当,最坚定的初心,为国际学生筑起一道坚固的健康安全防线。截至目前,学校在汉留学生中,尚无1例确诊病例或感染病例。



履职尽责有担当,坚守“前沿阵地”

从疫情发生到现在,国际教育学院党支部书记、副院长许峰一直身处抗疫的最前沿,是丹桂苑留学生大楼最勤劳的身影。事无巨细,他积极投身到了学生管理服务的各项琐事之中:在微信群里和不同国籍的学生热烈互动,叮嘱学生按时吃饭规律作息;在物资抵达时担任“搬运工”,为学生装卸蔬菜、米面;为家人离世无法回国奔丧的留学生送去慰问;帮助身体不适的学生第一时间联系安排就医……他是留学生眼里最亲切的“许老师”。


许峰老师和留学生一起装卸蔬菜等物资


作为国际教育学院留学生事务办公室主任,罗文旭已经连轴转工作了1个多月。他每天与各国驻华使馆、省外办、省教育厅、武汉市出入境管理局等部门保持联系,即时报送在汉留学生数据及异动情况;还每天与校外住宿及滞留外地无法回汉的留学生保持联系,时刻掌握学生反映的个人困难,罗文旭常常忙到凌晨。


罗文旭(左一)和罗金刚(右二)给住在校外的地大留学生送去生活物资


疫情初期,刘小舟家在距离学校六公里之外的一个小区,由于封城后公共交通都暂停了,他不得不设法克服交通困难,到办公室值班、加班。“由于我不会开车,只能让家人开车送我,有时遇上封路,不得不从学校走回家,虽然有点困难,但和守护在校300多名留学生的安全健康相比,这完全不算什么。”


刘小舟给留学生送去生活物资



实施网格化管理,织牢“防控网”

1月28日,国际教育学院启动联络员制度,全体教师参与分工,将当时在校的400多名留学生分为18个小组,每个小组设1名教师联络员,同时专设离汉留学生跟踪安置小组,对我校全体在华留学生实行网格化管理,形成一对多联络责任制,确保全面实时掌握每一名学生的身体健康、生活状况、心理动态和个人动向等,做到不留死角、不漏一人,织牢织密疫情“防控网”。30多名老师先后加入,进行着责任接力。在联络员老师们的合力工作下,滞留在外地的31名留学生得到了妥善安置,110名留学生已顺利地撤侨。


日常忙碌而活跃的“国际学生联络员群组”


招生与项目拓展部主任袁江老师在大家遇到紧急问题需要解决方案时,总能沉着冷静地给出全面而周到的建议。吴思源老师顾不上照看自己刚满一周岁的孩子,她负责的小组内有一名留学生出现了发热症状,她一直用手机和各方联系,医院、隔离点、志愿者、司机……在得知肺部CT检查结果并无异常后,连续打了4个多小时电话的她终于舒了一口气。胡文博老师细心地为自己负责的每个留学生都建立了电子档案,根据每日联络情况随时更新学生信息,做到手中有台账、心中有底气。


在肖珊老师和田华老师的带领下,14位汉语老师义不容辞地担起了留学生联络员的职责。她们以春风化雨的姿态陪伴留学生们渡过疫情。1月28日晚,殷思琴老师接到了组内一名滞留外地的莫桑比克籍留学生艾薇的求助。殷老师打出30多次电话后,终于有一家民宿接待了艾薇。第二天清早,殷老师又分别联系了当地外事办公室、卫健委和外办,几经周折,艾薇终于被纳入了当地的属地化管理。14天观察期满后身体无恙的艾薇,成功地搭上了回家的班机,顺利回国的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发微信表达对殷老师的感谢。



专人负责、有序跟进,强化信息报送

管理留学生教务工作的王诲老师还承担协助留学生撤侨的部分工作。由于时间安排会随时发生变化,她必须一遍遍核实最新的计划并及时通知同学们。在每次撤侨结束后,她还要仔细追踪核对成功回国的学生名单。为了保证各项台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每当她在家合上桌前的笔记本电脑,常常已是深夜。


负责预科生事务的樊彦鹏老师还负责不断跟进50名预科生的情况。他们滞留外地的状况增多。樊彦鹏在最短时间内掌握了每一名滞留外地的预科生情况,并且积极联系当地有关部门协助安置和回国事宜。在学生回国后,他还不放心,一定要等他们过了隔离期给自己“报平安”,心中的石头才算落下。


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馆工作组来校调研期间与许峰、罗文旭、罗金刚老师合影


对于手机屏幕上不断出现的新信息提示,罗文旭老师早就习以为常,上传下达、各方联络是他的重要职责,但是问到会不会因此产生压力,他有些严肃地回答:“压力是有的,每次电话、每次信息都慎重对待,生怕自己的一点错误给学校抹黑!”目前,学校收到了越南、苏丹等驻华使馆发来的感谢信,并与巴基斯坦、越南、印度、苏丹、约旦、塔吉克斯坦、安哥拉、卢旺达、阿富汗、马里等10个驻华使领馆以及中国驻坦桑尼亚大使馆取得了沟通、建立起联系。




做好后勤保障,确保学生生活无忧

为解决国际学生的生活物资保障,国际教育学院先后五次大规模组织采购和筹措新鲜蔬菜、米面等生活物资近16吨,竭力保障国际学生的“菜篮子”、“米袋子”。


国际教育学院为留学生筹措的生活物资抵达


负责后勤的罗金刚老师每天来回奔波,为学生解决各类大大小小的生活难题,每天他忙得和陀螺一样旋转。他将热水圈存机直接搬到了留学生公寓一楼大厅,部分留学生不会使用圈存机,或者因储值不够深夜断电的情况,罗金刚老师都会第一时间出现,熟练地使用手机软件帮助学生远程充值,耐心地指导学生使用圈存机,在学生网银没钱的时候设法帮助学生借钱。遇到学生因房间里的灯坏了而着急地向他求助,他也会直接动手帮学生修理。


罗金刚帮留学生修理房间里坏掉的灯


赵阳平老师虽不在武汉,但通过电话、远程视频等方式,全程参与了物资发放、订餐服务、安置工作、材料报送、宣传外联、组织志愿者等大大小小的工作。来自贝宁的留学生“抗疫钢铁侠”志愿者服务队队长大明打趣她:“Monica,你真的不在武汉吗?我们都觉得你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做的每件事你都知道!”管理奖学金发放的杨素老师多次积极与学校财务处和中国工商银行联系,得到了各个部门和单位的理解与支持,甚至专门开通办公通道处理留学生奖学金发放事宜。



打好抗击疫情“心理战”,守护学生心理健康

病毒的肆虐加上武汉“封城”,让不少国际学生出现了紧张的情绪,有些学生还产生了心理恐慌。为了帮助学生正确了解疫情,加强科学防控,树立良好心态,刘小舟老师在微信公众号推送了《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正确的居家隔离方式》《新型冠状病毒“心理处方”来啦!》等一系列中英双语文章。这些推文安抚了留学生,对他们产生了积极的心理影响。


国际教育学院微信公众号推送的一系列疫情防控文章


为了缓解学生的焦虑情绪,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和科研上,负责教务管理的吴凌奇老师在完成联络员工作之余,还负责组织采编疫情期间发表高水平论文的留学生们背后的故事。3期《地大留学生战“疫”记》洋洋洒洒地记录了10位留学生发表T1、T2级别文章的心路历程,而这背后是吴凌奇老师与中国学生记者团的涓涓心血。


为培养留学生们的国际视野和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留学生抗击疫情的信心,我校兼聘教授、著名公共外交活动家余熙不辞辛劳,为留学生们开设《跟余熙老师一起看世界》的公选课。董夏老师带领几名辅导员完成了所有字幕的翻译工作,他们夜以继日地完成了大量文字编辑整理工作,就是为了这门课能够准时上线,和留学生们见面。




 编后 


国际教育学院的老师和留学生们,在抗击疫情当中众志成城,团结一致,尤其是老师们无私的付出,让留学生们在这段时期内安心学习和生活。在地大校园里,还有一大批教职工都坚守岗位,为疫情防控做出自己的贡献。只要我们保持定力、冲锋在前,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文|刘妍慧 王诲 刘小舟图由国际教育学院提供文字编辑|陈华文微信编辑|王紫璇
审核 | 陈华文 刘妍慧




致全校教职工的一封慰问信战疫情 | 守护校园,用行动践行初心翰墨表心声 书画助战“疫” | 地大师生共创抗疫诗歌微光汇聚 青力而为|一起来看地大青年的抗疫故事忍不住单曲循环,地大学子原创音乐与你温暖同行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做科研,地大两位老师给你支支招强信心 勇担责:地大线上主题党日凝聚战“疫”力量地大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第三批封控党员突击队出征啦!打通社区“菜篮子”的最后“一公里”,地大人这样做!网课:值得深挖的富矿从天山脚下到地大校园,同学情谊汇聚成暖阳抗击疫情补齐环保短板  地大努力贡献专业智慧力战疫情 强化治理:地大2020年工作就这么干隔离不隔爱!这里是地大阳光家园临时社区武汉战“疫”:地大攻坚克难贡献智慧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党委宣传部网络新媒体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